远去的605厂,给人们留下了什么?
去年,颇受青年朋友欢迎的乐山独立书店“小屋里”的主人——小武给我分享了一组605厂的遗迹照片。说希望写写605厂,因为那里藏着很多老乐山人的青春。
我理解乐山人对605厂的念念不忘,因为我们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一段或几段不可磨灭的记忆,但老乐山人藏在605厂的这段“青春”,我确实不在场,所以,作为一个旁观者,有些隔膜也是可以理解的吧。
605造纸厂在乐山的落地,源起于上世纪60年代在中国掀起的一场轰轰烈烈的三线建设(运动),在中苏交恶的背景下,国家生产力布局逐步由东向西转移,是中国经济史上一次极大规模的工业迁移。
我第一次对“三线建设”有基本的认知,还是因为几年前采访厂矿子弟、油画家李拥军先生,当时他画了一大批工业题材的作品,从他的画中,才知道,“三线建设”给西部地区留下那么多的遗迹和伤痕。“一个时代说结束就结束了,那些大厂房说没有就没有了。”
605厂全称为“国营乐山造纸厂”,1965从东北迁移至乐山城区北郊筹建,1971年6月建成竣工,是国家重点三线建设企业。老乐山人讲,605造纸厂是专门生产高纯度绝缘木浆、电容器纸、高低压系列绝缘用纸等工业用纸的,在乐山盛极一时。不仅在斑竹湾建起了“纸厂专用码头”,还开通了至班竹湾的小火车,火车穿过绿心,运送木材。
如今,这家国营乐山造纸厂已经不复存在了,一幢幢商住楼在此拔地而起,大厂房没有了,只有杂草掩映下的斑驳水泥墙、生锈的铁栏杆、布满青苔的石阶、爬满藤蔓的僵尸车还在追忆着那个远去的时代。
也许,有很多人在怀念着“三线建设”时期的“荣光”,怀念着那段为祖国挥洒热血、奉献青春的日子,自豪地认为那一代人谱写了一曲气贯长虹的英雄史诗。但同时,三线建设的兴起与落幕也给无数人带来背井离乡、颠沛流离和失业转岗的阵痛。
看看小武镜头下的605厂遗迹,我唯有惆怅。渺小的我们,谁知道“时代”下一步还要在我们身上做些什么呢?
以下是小武摄影作品。
------
其他阅读推荐: